【四川、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吃鹽簡單,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24)

博物館是棟古建築,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西秦會館,入口處霸氣十足

1959年改設為鹽業歷史博物館,至目前為止仍為中國唯一的鹽業歷史博物館

 

門票20元

  

裡面的建築感覺比較陳舊,門口似乎有經過翻修,看起來光鮮亮麗

 館區不大,但是內容很豐富

 

館內庭園造景也很豐富

 

台灣人對鹽的概念,是把海水曬乾就能得到鹽,取得容易,但是加工成本高

古代交通不發達,中國內陸許多人一輩子都沒見過真正的大海

因此才想出開採地底下的鹽鹵燒乾成鹽,取得不易,加工成本也高

澳洲礦鹽是已經乾燥像石頭的鹽礦,直接挖出來就能用,取得容易,加工成本也低

因此台灣曬鹽產業也逐漸消失,多半仰賴進口礦鹽為主

 

中國產鹽分佈,自貢是全國最密集的地區

台灣現在只剩苗栗有在曬鹽,台南鹽場已經轉為觀光景點了 → 七股鹽山

博物館展示以開採井鹽為主,長廊展示所有開挖鹽井的工具

 

古代採鹽文字敘述

各式採鹽工具,看起來挺像補魚用的工具

 

這照片讓我想到倉鼠在跑的滾輪,這是成人版的 XD

由於井鹽都深入地底數百公尺,沒有電動馬達的時代,都是以人力、獸力來收放繩索

 

雖然是縮小版模型,鹽井的孔真的不大

 

鹽井的洞口只有碗這麼大而已,不像水井這麼寬

古代沒有抽水馬達這種東西,只能一小桶一小桶慢慢打撈鹽鹵

將一個小洞筆直鑽入地底1公里深,那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館中還介紹許多鑽井的工法,鑽斜了還要修正

洞垮了也要想辦法補救

各式鑽孔器具,還包括器具卡在鹽井,打撈用的設備

世界第一口千米深井「燊海井」目前還在運作中

我們有實地參觀,稍後文章會介紹

 

   

鹽井地層剖面圖,與開採鹽井時發現其他產物

 

 現代經濟最大動力「石油」就是採鹽中意外發現的

 還發現恐龍化石

 

早期鹽井模型,這麼大的設施,只為了地表一個碗大小的小孔

鹵水運送過程模型

鹵水加工,以柴火燒鹽的鍋爐

 


現代化採鹽設備模型

後期鹽不只拿來吃,還加工成許多用品

「鹽稅史陳列館」道盡了現代不起眼的鹽巴

那段光輝歲月,推動中國歷史的過程

 

 

 古代鹽巴所創造出來的財富讓人感不不可思異,「國家經費,鹽利居十之八」

現代一包鹽不過幾十塊的東西,就夠一家人吃上好幾個月

佔人民所得比例微不足道,很難想像過去鹽到底賣多少 

中國歷代課鹽稅比例很重,具體是多少也很難查證

 

從維基百科「中國鹽業史」來看,中國唐王朝財政陷入困境開始,實施「榷鹽法

由官府壟斷食鹽價格,鹽利收入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支柱,一直到民國才取消高額課稅

將重税轉課在菸酒上,鹽是人體必需元素,課重稅等於剝奪窮人的權益,菸酒非人體必需品

 

館內珍貴的文件,都還是中華民國的年代

石雕展示

笑開懷的小獅

 

門外一尊小石雕也笑得燦爛,自貢真是個快樂城市

門外一張照片顯現過去採鹽的榮景,放眼望去全是巨塔鹽井,這應該稱得上是自貢掏金熱潮

後來交通發達,海鹽取代了井鹽,國外礦鹽開採成本更低,現在連海鹽都不值得開採了

鹽也取消課重稅,巨塔鹽井的光榮景像從此走入歷史

過去完全沒有想過每天都吃的鹽巴,在古代社會扮演這麼重要的地位

這一趟旅程收穫良多,不只認識了鹽,更瞭解古代王朝興盛與衰敗

 

旅程簡介:

【四川。天府之國】2015 旅遊簡介,想看千年小鎮,億年遺址這都有!

 

mr.coffee
mr.coffee
文章: 131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