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貢】《燊海井》千年鹽井看見古人千年來的辛勞 (31)

台灣人對鹽巴的概念,直覺就是大海的結晶,海邊撈桶海水曬乾就有了

但是四川距離大海至少1000公里遠,在那只有騎馬的年代,跨越這距離難如登天,更別說運送鹽巴了

鹽是人體必需元素,取鹽成了最艱難的任務,因此內地人開發出鑿井取鹽這項本領

  

「燊海井」音同「深」

對內地人來說,這口小井就像海資源一樣珍貴

 

 門票22元,約台幣110元

 

 

景區非常小,過去只是個加工廠,不用10分鐘就能繞完一圈

 

 

 

最壯觀的設備就是天車,目的要讓繩索能筆直的伸入地底

 

 天車全貌,看起來有像工程用的吊車,但這是全木造的

 

 搭設天車幾乎沒有鐵件,全靠木棍、繩索、石塊搭起一座約6層樓高的木塔

 

看見繩索,打入木樁繃緊就對了!

 

 

 

另一大組件「大車」用來收放繩索

 

光是1公里長的繩索,重量應該就達數百斤,需要這麼大繩盤來收放繩索

 花姐示範了一下當苦力推大車的模樣

大車輕輕一碰就能轉動了,還滿輕鬆的,也許繩索全放入井內就感覺重了

 

繩索從「大車」通往「天車」,再伸入井底

採鹽過程真不簡單,比海邊曬鹽辛苦太多太多了

 

 

然後鹽井就這麼丁點大而已!

很難想像這麼大的設備,就為了從這小洞撈點滷水

 

 大老遠從地表深入地底,上下一回也只能打撈一小桶鹵水而已

倒入旁邊的大盆內就能將鹵水送到二樓燒乾

 

二樓是燒鹽加工場所 

 

 

 房內地上都是一鍋鍋的鍋爐,鍋爐中的液體就是鹽鹵

過去是燒材火,現在已經改成瓦斯比較乾淨

  

 

鹽鹵燒乾後就將鹽巴倒入桶內瀝乾

 

 

 廠房中沒看到過濾鹵水的設施,地底採出來的滷水應該是比海水還乾淨

不用過濾鹽就這麼雪白,而且富含礦物質,據說這就是四川小吃美味的關鍵

 

 鹽桶下都結晶像鐘乳石一樣

 

燒鹽環境非常熱,但是不悶

關鍵在木屋頂上開了一道通風井,讓熱氣自然對流 

這麼熱的環境,廠房内的大叔依然能睡到打呼

來的時候剛好遇到他們午休時間,我們都輕聲細語怕吵醒他們

 

旁堆滿了加工完成的鹽

 

鍋爐下方的空間過去應該是燒材的地方

 

入口處寫著「煙巷」,過去在裡面燒材應該不好受

 

牆面用繩索編織這工法好特別,創造出一面通風牆

但是綑上繩索應該有什麼特別的目的才對,是能過濾裡面的煙塵嗎?

現場沒看見解說,自己幻想的~~

  

牆上有好多採鹽進化的過程,真要說起來可是三天三夜也寫不完

回顧 → 鹽業博物館

 

採鹽全盛時期,放眼望去全是天車

 

過去沒有抽水馬達的時代

只能利用水位高低差來輸送鹽鹵,架設管線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古代為了一口小井裡的鹵水,就必須大費周章架設如此龐大的設備,一點一滴的打撈鹵水

現代只要插根管子,電動馬達能抽出源源不絕的鹵水

這一趟走下來,深刻感受到現代的幸福感

現在不過幾個銅板就能買到的鹽,古代可要費盡心力才能取得

 

關於更多「燊海井」→ 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旅程簡介:

 【四川。天府之國】2015 旅遊簡介,想看千年小鎮,億年遺址這都有!

 

mr.coffee
mr.coffee
文章: 1317

4 則留言

  1. 真是傳統的製鹽方法,想到以前鹽價竟然能左右中國物價,還能讓鹽商變成爆發戶,不過現在應該也是,如果鹽價一上漲,又有不少物價要跟著漲了。

  2. 真是傳統的製鹽方法,想到以前鹽價竟然能左右中國物價,還能讓鹽商變成爆發戶,不過現在應該也是,如果鹽價一上漲,又有不少物價要跟著漲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