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鄭和文化館》馬六甲的歷史,就從鄭和下西洋開始說起吧! (08)

IMG_8763.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馬六甲海峽是亞洲往返歐洲重要航道,人類開始探索廣大海洋開始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最早由明朝1406年開始傳入中國文化,西方大航海時代1511年葡萄牙在此殖民

1641年荷蘭擊退葡萄牙成為新地主,1824年荷蘭又割讓給大英帝國換取其他利益

二戰期間日軍擊退英軍佔領此地,最終1957年馬來西亞才宣佈獨立至今

 

IMG_8820.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雖然入口處不大,但是內部展區是打通6間房的2樓串聯起來

整體來說還算是有內容,走一圈下來約1個小時

 

IMG_8770.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入場門票貼在肩上,方便視別

 

IMG_8780.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馬六甲原是泰國的領土之之一,古代稱為「暹羅」

鄭和下西洋後開始成為中國重要的經商港口

 

IMG_8779.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古絲路輸出物品除了絲綢、瓷器外,香料、中藥材也相當大宗

 

IMG_8801.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路過被這假人嚇到,這是傳統中藥鋪的形式,台灣一些中藥店也都延續這樣的格局

 

IMG_8796.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馬來西亞盛產金屬「錫」,古代貨幣也以此為主

 

IMG_8808.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鄭和傲人的功績,就是能管理數萬人船隊往返歐洲

 

IMG_8807.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當時帶領的船隊是世界上數量最龐大的艦隊

文史記載第一次下西洋隨行的船隻就高達208艘

 

IMG_8806.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鄭和乘坐的寶船 長44丈、寬18丈,有9條桅杆與12張帆,需要約200名船員共同操作

同時控制這麼多風帆需要相當好的協做能力,當時西方還只是用單桅船而已

 

IMG_8824.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這區電動模型,可以感受到200艘船同時移動的壯觀場面

 

IMG_8812.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沒有無線電的時代,船與船之間總不能隔著大海喊話吧

發號施令主要以鼓聲傳遞,至今台灣端午節龍舟比賽還能見到

 

IMG_8814.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沒有GPS衛星定位的時代,夜裡都是靠天上的星星判斷方位

 

IMG_8817.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從海上將中國物資傳到印度、歐洲、非洲各地

 

IMG_8777.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馬六甲海峽重要的港口

 

 

 

IMG_20170308_150455_HDR.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從二樓陽台能看見「雞場街

 

IMG_8792.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陽台下就是老屋的陶瓦片,正好就近研究一下古代瓦房的製作方式

 

IMG_8791.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屋頂是房子最重要的防護罩,也是蓋房子最困難的地方

傳統陶瓦製作是在圓型的木頭上,抹上一層陶土風乾後烘烤成弧型

屋頂上架好木樑,將瓦片上下交錯相疊而成,達到防雨、耐候的目地

 

IMG_8830.JPG - 03.08-9.鄭和文化館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全世界,為了寫這篇文章,網路上爬了好多資訊

似乎人類大航海時代的發展歷程馬六甲都有參與

瞭解馬六甲的歷史,也順便認識了海上強權的世代交替

 

完整旅程介紹 ↓ 

【2017 南洋之旅】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15天行程全記錄 

mr.coffee
mr.coffee
文章: 1317

4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