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從小就愛吃麵食,老媽都說自己是外省人的兒子
也許跟小時候住眷村附近有關吧,外省人的麵食都太好吃啦!
現在很流行全自動製麵機,研究了一會,發現全自動製麵機的麵條都是擠出來的
印象中麵條要用桿的才會好吃,一層一層重複壓疊,才會有香Q的口感
才想到自己的「麵包機」有製麵功能,就上網找了一台手動試壓麵機來玩玩
這類的製麵機有很多種,有義大利進口,也有插電的機型,但價格也不便宜就是了
外盒介紹
盒內唯一的說明書,點照片能進相簿看原始大圖
開箱後第一直覺就是這壓麵機好小,卡哇依!
第一鍋麵團試驗中,麵包機打麵團的攪拌棒不同,記得更換喔
爆力桿麵測試中,直接將麵團壓出來,感覺有點可怕
正常做法要先用桿麵棍稍微將麵條壓扁,再進壓麵機會比較恰當
當兵前在家樂福工作一年多,有學過用傳統製麵機做麵條
按照麵包機說明書上的配方打這麵團好像有點濕,加了一些麵粉調乾
麵團調乾後,反復壓個幾次,平整的麵皮狀出就來囉!
由於第一次使用,麵團用來清潔機器,很明顯就能發現麵團上的髒污
這應該都是機器上的潤滑油造成的,多跑幾次,清乾淨就能放心吃了
曾經試過純手工桿麵,用桿面棍慢慢桿薄麵皮,那可是地獄般的工作
桿薄後還要對折再桿平,再一層層堆疊,弄得滿身大汗只為了吃幾口麵條 >”<
有了手搖壓麵機就輕鬆多了,壓出來的麵條厚薄也適中
壓麵厚度有7段可調整,一級一級慢慢壓薄,1號最薄都快透光了,這應該是做餛飩皮用吧
自己覺得4號的厚度就差不多了,略粗一點比較有咬勁,口感比較好
自己壓到4號後會再將面皮對折,回頭從7號開始壓,重覆這動作2~3次,讓麵團更緊實
切麵刀也要清潔,切麵刀構造複雜
不只有髒污,裡面還有很多鐵削,要徹底清乾淨才是
呵呵!成品出來囉 ^^
三箭牌的切刀只有這兩種,也夠用了,自己也不喜歡太花俏的功能
切完的麵條灑上太白粉抓鬆,避免沾黏
太白粉如果太多,煮湯麵可能會變成羹麵喔 XD
第二次試做悲劇就發生了,切麵刀就被我們玩壞了 >”<
有麵團卡在刀片,就乾脆把機器拆開來清比較乾淨,裝回去不小心凹到鐵片
這鐵片是將切麵刀裡的麵條刮出來,必免麵條又捲回去
鐵片變型後不論怎麼調整都回不去了,最後放棄,採用原始的手切麵
把壓好的麵皮折疊起來,用刀切更有手感啦!
做好的麵條大概可以冷藏3~5天,之後就可能發霉,畢竟自己做的不可能放什麼添加物
我習慣冰冷凍,至少能保存大半年,不用擔心過期,也比較不會黏在一起
麵包機的麵條配方太濕也太鹹,最後分享自己的麵條配方
自己抓出的比例是:高筋麵粉 300g、水 125g、鹽 5g、地瓜粉 30g
打出來的麵團是這樣,看起來很乾,麵粉結成一球一球的狀態
這一鍋麵也只夠我們兩個人吃兩次
還好打一鍋麵團只要15分鐘,打完自己壓成麵皮切成麵也差不多15分鐘
麵包機邊打麵團,我用壓麵機邊製麵,工作完全不中斷
一鍋麵團分兩次壓麵會比較好操作
一次全下麵皮太長,超過手的長度做起來會很搞笑 XD
後來做麵發現還是有黑點,原來兇手就是麵包機的內鍋
底下一圈馬達磨損的髒污,放到桌面上,又不小心被麵團黏到,難怪怎麼都洗不乾淨
最後再分享一道超簡單的古早味乾拌麵
將煮好的麵條加點 鹽、醬油、砂糖、油蔥酥,就這四樣調味料自行斟酌比例
適當的控制濕度,依個人喜好調整口味,通常我都會邊吃邊調味
如果覺得太單調,在麵條快起鍋時還能加些青菜、肉片燙一下
一起拌著吃,不用15分鐘,就能完成簡單的一餐
最後分享一段網路上找到的做麵教學
很棒的分享,有個問題是~~~為什麼不是用中筋麵粉?
很棒的分享,有個問題是~~~為什麼不是用中筋麵粉?
中筋也行,筋度越高麵條越Q,加地瓜粉目地也是讓麵條口感Q彈
關鍵是:我家只有高筋麵粉
中筋也行,筋度越高麵條越Q,加地瓜粉目地也是讓麵條口感Q彈
關鍵是:我家只有高筋麵粉
親愛的日誌格友 您好,
由於您的日誌文章創作內容優質,我們將推薦您所發表的這篇文章呈列於日誌首頁的 首選推薦 當中,格友們可藉由點閱優質日誌文章同時,亦可學習觀摩。
感謝您對 Xuite日誌 的支持,期待您更多的優質創作,讓 Xuite日誌 能更美好。
Xuite站長群
親愛的日誌格友 您好,
由於您的日誌文章創作內容優質,我們將推薦您所發表的這篇文章呈列於日誌首頁的 首選推薦 當中,格友們可藉由點閱優質日誌文章同時,亦可學習觀摩。
感謝您對 Xuite日誌 的支持,期待您更多的優質創作,讓 Xuite日誌 能更美好。
Xuite站長群
感謝分享
感謝分享
謝謝分享!!
謝謝分享!!
感謝來訪
感謝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