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攝影器材發展至今約200年,還記得20年前攝影算是一種不便宜的活動
每張照片的成本很高,絕對不會輕易觸動指間的快門,通常精心策劃後才會留下影像
自己從出生到年少輕狂的屁孩時代,記錄的影像不到100張
拜數位科技所賜,這幾年四處旅遊的照片,光是上傳 Google map 就達上萬張
電腦內更累積超過10萬張影像
相機的起源是輔助繪畫,當時為了繪製更精準的圖畫
1655年德國神父就設計一個木箱子,將影像投射在玻璃上,上面放上半透明的描圖紙繪製影像
直到1827年發現的感光原料,才成為真正記錄影像的設備
不過一張影像要曝光8小時才能成像,使用上不算太便利,而且影像相當模糊
直到1839年,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才發明第一台相機
當時也不稱為相機,算是一種先進的繪圖技術,稱為「日光刻蝕法」,用陽光來做畫的概念
瞧瞧以前的相機比人還大一台,當時的人們應該作夢也想不到
200年後的相機不過是口袋中的一片玻璃板,一秒就能拍下數十張照片
1841年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製的相機,才大幅縮小相機的尺寸,便於攜帶
技術慢慢進化,蛇腹型相機也發展出隨身版的喔!
博物館內讓民眾把玩的設備只是複刻板,空殼模型而已
真正的老古董鎖在櫥窗內,看起來真是歲月滄桑
「雙反相機」時代才算是真的走入民眾生活,大大提高相機的實用性
一次能裝10張底片,拍完一張就要抽出來保存,讓下一張底片曝光
多家廠商開始進入量產階段,這時代也發展出一些知名大廠
在雙反相機之前,觀景窗內看到的影像是顛倒的
雙反相機就改善這個困擾,一個鏡頭給人看,另一個鏡頭給底片曝光
機身內的機械構造
其實從蛇腹相機時代,就有3D相機的概念,畢竟人有兩隻眼睛
不過以自己看3D電影的經驗,將影像立體化至今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3D 膠片,也是要戴上像VR眼鏡般的設備觀看
慢慢就進化到現在大家熟悉的相機造型,體型更小,扁平狀更利於手掌操作
底片體積也縮小,採用膠捲式,能拍攝約30張照片,增加3倍容量
相機是一部記錄光線的機器,沒有光線就是一塊廢鐵
後期像機開始創造光線,以應付低光源的環境
鎂光燈內佈滿鎂金屬,電極瞬間燃燒產生光源
燃燒一次就要換一顆燈球,現在看來相當不環保
接著開始發展動態影像,攝影機問世了
電力不普及的時代,攝影機是採用發條帶動膠捲,有點類似發條鐘,先上鍊後再慢慢釋放動力
百年前的攝影機至今都還能完整動作,當時解說員小心翼翼的怕我們發條上太緊,斷了就沒零件換了
不過當時攝影機無法記錄聲音,戲院會有配音員現場配音,或演奏配樂
也因此發展出「默劇」這項藝術
早期攝影是一項專門的技術,需要精準的掌握光線,才能拍出清晰的影像
隨著電子零件越來越發達,接著「傻瓜相機」問世了,不用太多設定,只要對準影像按下快門即可
攝影從專業慢慢走向平民,相機的樣式更多元,也更輕便,一把就能抓起十幾台像機,哈!
要說膠捲相機微型化的代表,就屬間諜用的像機了
間諜相機也能加鎂光燈,超可愛的
間諜相機用的底片,大概隱型眼鏡盒這麼大
在底片機時代,拿著相機拍照只算完成一半
還要拿底片到暗房沖洗成照片,才能看到影像
還記得20年前沖洗照片大概要等1~2天的時間,這期間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這暗房只是給遊客體驗的場景,真正的暗房更暗,比月光還暗,僅一個小紅燈照明
早期暗房內是很傷眼的工作,而且藥水充滿刺鼻味,對皮膚也有傷害
沒有PS的時代,修照片真的是靠人工慢慢修飾底片
為了解決洗照片的困擾,後來出現了「拍立得」像機,直接將影像曝光在照片上
不過這照片超貴的,也不容易加洗,市場上的需求不高
接著進入數位時代,才正式告別沖洗照片的不便
CANON 第一台數位單眼像機,300萬畫素,型號定為 D30
下一代 600 萬畫素型號為 D60,後來可能怕型號編排不夠用,就把 Digital 放在後面
話說自己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是 400D 呢!
照片中是 40D 脫光光所有零件列表,現在手機服役的相機是 60D → 開箱文
Canon 與 Nikon 兩大日系相機大廠
單眼像機製訂型號都是數字越小,相機等級越高,1就代表機皇,千位數就是入門機
數位相機的感光核心 CCD 或 CMOS,從此告別洗照片的困擾
所謂的全幅機,就是指感光原件與傳統 35mm 底片同大小
維修相機的工作台
跟我的木工具比起來,維修相機的工具看起來算是簡單多了
不過維修相機要有好眼力才行,都是拿放大鏡進行
除了相機外,也介紹許多知名的攝影作品,與該作品使用的相機
當中最知名的照片「勝利之吻」,是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在大街上擁吻的照片
40年代民風相當純樸,大街上擁吻讓東方國家見識到西方自由化的國度
攝影師使用的相機拍賣金額高達11萬歐元,該攝影作品也拍賣出2.4萬歐元的高價
走廊上還展示了不少攝影作品
即使數位化普及的時代,許多攝影師還是慣用黑白影像來留住動人的一刻
博物館不大,走馬看花10分鐘就能看完
但是經過解說員詳細的介紹,我們在這研究了一個多小時還捨不得走
站在這喜慶的照片牆前觀看許久,心中感觸良多,因為我們的婚姻沒有留下婚照
50年前攝影是一項非常奢侈的消費,許多人終其一生可能只有婚宴前才有機會拍照
但是我們的時代不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記錄生活,反而不需要刻意安排婚照
婚宴當天新郎還身兼婚攝自己掌鏡呢! → 回顧婚宴
完整旅程介紹 ↓
相機的發展史介紹詳細,很厲害!
想以前我也花了不少錢買膠捲拍照與洗相片,十幾萬跑不掉!
電子相機的問世,讓喜歡拍照的我真的省了不少錢~!
相機的發展史介紹詳細,很厲害!
想以前我也花了不少錢買膠捲拍照與洗相片,十幾萬跑不掉!
電子相機的問世,讓喜歡拍照的我真的省了不少錢~!
以前父親很愛攝影 可惜沒把那些相機保存下來
這裡的相機個個都是價值不斐的骨董啊~XD
以前父親很愛攝影 可惜沒把那些相機保存下來
這裡的相機個個都是價值不斐的骨董啊~XD
數位相機真的太方便了,輕輕鬆鬆就能留下幾千張的影像,不然出國旅遊還要帶一堆底片,保存也相當不容易
數位相機真的太方便了,輕輕鬆鬆就能留下幾千張的影像,不然出國旅遊還要帶一堆底片,保存也相當不容易
以前的東西很耐用,父親的相機如果留到現在,可能還會升值喔!
以前的東西很耐用,父親的相機如果留到現在,可能還會升值喔!